我国目前,正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探索和试验阶段。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本文拟讨论并廓清“循环经济”定义、沿革及三大原则。
一、“循环经济”之沿革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豍而至于“循环经济”一词,则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P.K.Tuner在其 《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竖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注意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量多少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共识和政策上的举措。直至20世纪90年代,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才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并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二、“循环经济”之定义
我国学术与实务界对循环经济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看法,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两种:生态经济论和经济发展模式论。生态经济论认为,“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豏经济发展模式论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丰经济发展模式论将循环经济界定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或者产业增长方式
’三、“循环经济”之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将经济活动纳入到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不断循环反复的系统中,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多次使用资源,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以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与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豑即推崇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化方式,并以此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简称“3R”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针对的是环境资源利用的输入端,是指在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减少环境和资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即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经营阶段,减量化原则具体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革旧的技术工艺,减少产品的原料使用量,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豒
再利用原则(Reuse)属于过程性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尽可能延长产品和包装物的资源利用时间,提高其资源利用率,避免过早的转化为废弃物,以节约资源消耗。
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输出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减少最终废弃物处理处置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化成为其他类型的产品原料,再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上述三大原则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发展思路,然而循环经济不是简单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三大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其优先顺序依次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决定着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日本在《落实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的指导性意见》中首次将“优先顺序”法规化,将“3R”原则扩展到五步来实行(见上图)。强调“减量化”对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意义:德国、日本处于后工业化时代,资源利用效率已经很高,前端减量化的潜力相对比较小,因此,这些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规范侧重于资源再生利用;而我国现阶段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减量化的潜力巨大,“减量化”原则必须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考虑遵循的首要原则。
上一篇:循环经济的基础